2024年,中国医疗保障政策迎来了多项重要调整,旨在提高医保覆盖面、优化待遇保障、加强基金监管等方面。以下是对这些新政策的详细解读。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
新增药品和调整范围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了91种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新增药品包括肿瘤用药、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罕见病用药等,旨在提升癌症、慢性病和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
新增药品的调整范围显示医保政策在逐步扩大保障范围,特别是对慢性病和罕见病用药的支持,有助于减轻这些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谈判药品和续约规则
2024年,谈判药品的支付标准有效期到期后,将继续通过专家评审纳入常规目录管理。续约规则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确保药品的稳定供应和患者权益。
续约规则的稳定性有助于企业预期明确,鼓励医药企业持续创新,同时也确保了医保基金的有效利用。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DRG/DIP2.0版分组方案
2024年,DRG/DIP2.0版分组方案在全国推广,优化了分组结构,增加了不入组规则,提高了分组的科学性和统计精度。2.0版分组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保支付的精准度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医保基金预付制度
2024年,国家医保局推行医保基金预付制度,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每年年初申请预付金,以缓解其医疗费用垫支压力。预付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减轻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服务,提升医保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保筹资和待遇保障
居民医保筹资工作
2024年,居民医保筹资工作继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个人缴费增幅适当降低,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分别增加30元和20元,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和400元。
筹资标准的调整反映了医保政策在应对医疗费用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旨在确保医保制度的可持续运行。
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
2024年,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连续参保和基金零报销人员设置激励措施,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这些激励措施有助于鼓励居民持续参保,减轻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医保监管和基金安全
医保飞检和基金追回
2024年,国家医保局开展医保飞检“回头看”,追回医保资金超过275亿元,有效打击了欺诈骗保行为。飞检和基金追回措施显示了医保部门在加强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方面的决心和力度,有助于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药品价格协同治理
2024年,国家医保局开展“四同”药品价格协同治理,常态化运行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累计发布20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价格协同治理有助于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减少不合理收费,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2024年的医保新政策在药品目录调整、支付方式改革、筹资和待遇保障、基金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旨在提高医保覆盖面、优化待遇保障、加强基金监管,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参保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