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
贺州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贺州就已被称为“桂中第一州”,并在宋朝时正式建制成市。贺州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境内山川秀美,水资源丰富。同时,贺州也是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壮族文化和传统民俗。
贺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兵统一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贺州属南海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定南越国后,把岭南三郡分为析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设交趾刺史部,贺州属苍梧郡。三国时期,贺州属吴国辖制,黄武五年(226年),分苍梧郡,设临贺郡,治所设在今贺街镇。晋代,临贺郡属广州,永嘉元年怀帝(307年),改临贺属湘州,成帝时又改属荆州,永和二年(346年)穆帝再改临贺为县属零陵郡。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撤湘州,重新设立各郡,贺州属荆州。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在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改临贺属广州。宋明帝在泰始五年(公元469年)改临贺郡为临庆国,治所设在临贺县。齐朝建元二年(480年),将临庆国改为临贺国。梁朝普通元年(520年),武帝拆分临贺,设置静州郡,临贺之名不存在,陈朝的时候恢复临贺郡名。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贺州,因贺江而得名。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称贺县。1997年改为县级贺州市。2002年升为地级贺州市。贺州在两千多年郡县制的历史长河中,从全国各地到贺州任职的状元、进士数以千计,这些官员的到来,也带来了一方的饮食文化,再加上潇贺古道上中原沟通岭南频繁的人流物流,使贺州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贺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贺州菜酿也充满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南乡镇是一个壮族人口聚居的乡镇,这里的壮族人民祖祖辈辈保存着猪大肠酿和猪血酿的传统习惯。贺州的菜酿还具有地域特色,如大宁的豆腐酿,必须是用宁江水制作的豆腐才别具风味。
贺州市位于潇贺古道上的贺州,自秦汉至唐宋的一千多年里,一直是“粤楚通衢”的前沿阵地。汉元鼎六年始设的临贺县,是贺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两千多年郡县制的历史长河中,从全国各地到贺州任职的状元、进士数以千计,这些官员的到来,也带来了一方的饮食文化,再加上潇贺古道上中原沟通岭南频繁的人流物流,使贺州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002年7月3日,撤销贺州地区和县级贺州市,设立地级贺州市。2002年11月2日,地级贺州市正式挂牌成立,地级贺州市辖原贺州地区的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昭平县、八步区(即原县级贺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