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选择介入治疗还是手术?关键取决于肿瘤分期、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 早期肝癌(Ia-IIa期)且肝功能良好者优先考虑手术切除,有望实现根治;中晚期、多发性肿瘤或身体不耐受手术者更适合介入治疗(如TACE),通过微创手段控制病情。两种方式各具优势,需由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
手术切除是肝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尤其适用于单发、直径≤5cm且未侵犯血管的肿瘤。其优势在于直接移除病灶,5年生存率可达40%-70%,但要求患者肝功能储备充足(Child-Pugh A级)且无严重心肺疾病。对于位置特殊的肿瘤(如靠近肝门部),腹腔镜手术可减少创伤并加速康复。
介入治疗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代表,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联合局部化疗药物灌注,适用于以下情况:1)肿瘤多发或侵犯血管;2)术后复发残留;3)合并门静脉癌栓。其微创性使高龄或体弱患者也能耐受,但需多次治疗(平均2-3次/年),且存在栓塞后综合征(发热、腹痛)等短期副作用。
联合策略可提升疗效。例如:手术切除前介入治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根治率;术后辅助性TACE能降低复发风险。对于3-5cm的肿瘤,射频消融(RFA)联合TACE的完全坏死率优于单一治疗。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与介入的序贯应用可延长中晚期患者生存期。
肝癌治疗需个体化决策,建议携带完整病历(含影像学、肝功能报告)至肝胆肿瘤专科就诊。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术后每3个月复查AFP和增强CT/MRI对早期发现复发至关重要。保持健康饮食(低脂高蛋白)和戒酒是长期康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