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大麦、燕麦的真菌性病害
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主要影响小麦、大麦和燕麦,其核心特征和防治要点如下:
一、定义与症状
-
基本定义
赤霉病是小麦、大麦、燕麦等禾本科作物的常见病害,由镰刀菌属、白粉菌属、锈菌属、子囊菌属等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表现为穗部覆盖粉红色霉菌,导致子粒干瘪、腐烂。
-
典型症状
-
穗腐 :最严重的症状,病穗呈粉红色,子粒干瘪,严重时整穗死亡。
-
苗腐 :幼苗期发病,表现为芽部变褐、根系腐烂。
-
茎基腐/秆腐 :茎秆基部或中部腐烂,易倒伏。
-
二、发病条件
-
环境因素 :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尤其是抽穗灌浆期(温度20-25℃、湿度80%以上)。
-
病原体活动 :土壤湿度超过50%、温度适宜时,镰刀菌等病原体形成子囊孢子并传播。
三、危害与防治
-
危害
-
严重时导致100%病穗率,产量大幅下降。
-
病粒含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人畜食用可中毒。
-
-
防治措施
-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改善排水条件,减少田间积水。
-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真菌或植物源农药控制病原体。
-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戊唑醇等杀菌剂,重点防治穗腐。
-
四、其他相关病害
- 玉米赤霉病 :类似症状但主要危害果穗、茎秆,需单独防治。
建议种植户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降低赤霉病对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