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90mmHg是否属于高血压需分情况判断,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但需多次测量综合判断,不能仅凭单次数据确定。
血压达到140/90mmHg时,需结合测量情境和次数判断是否属于高血压。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若仅单次达到此数值,可能受情绪、运动等因素影响,不能直接判定为高血压。对于居家自测血压的人群,连续5 - 7天规范化测量家庭血压,若平均值≥135/85mmHg,可确诊为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明确后,还要关注其控制目标。不同人群的血压理想值和降压目标值存在差异,理想血压值应<120/80mmHg,当血压处于120 - 139和/或80 - 89mmHg时,属于正常高值血压。如果血压没到140/90mmHg,也可能需要控制血压,因为降压目标值要综合血管老化程度、器官受损等确定,例如有器官损害的患者,血压需控制得更低。
对于血压已经达到140/90mmHg的情况,可尝试多种方式调理。若只是血压处于这一水平且无其他症状,可先从生活方式入手,比如适量运动,坚持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并降低血压;注意饮食调整,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方式,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管理好体重,避免肥胖引发相关疾病进一步升高血压;同时要做好情绪管理,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精神压力过大,保证充足休息和规律睡眠。
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一段时间后血压仍然持续升高,可考虑服用降压药物,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循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来控制血压。年轻人舒张压(低压)达到90mmHg时也需警惕,虽然单次出现可能与情绪、运动有关,但持续升高就要警惕高血压的可能性,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并按医生建议治疗。定期测量血压是关键,家庭可备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晨起空腹、休息5分钟后测量,连续测量3天取平均值能更准确反映血压状况,便于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