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确实会导致中风,尤其是高温环境下,人体为散热会加速体表血液循环,导致大脑血流量锐减,同时大量出汗引发脱水和血液黏稠度升高,双重作用易诱发缺血性脑卒中,俗称“热中风”。
高温为何成为中风的“隐形推手”?
- 血流分配失衡:高温下皮肤血管扩张,血流优先分配至体表,脑部供血不足,易引发缺血。
- 血液黏稠度增加:出汗过多未及时补水,血容量下降,血栓风险显著上升。
- 血压波动剧烈:忽冷忽热(如频繁进出空调房)可能导致血管痉挛,诱发脑卒中。
- 基础疾病恶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血管调节能力差,高温下更易发病。
“热中风”与中暑的快速区分
症状 | 热中风 | 中暑 |
---|---|---|
面部表情 | 口角歪斜、不对称 | 面色潮红、大汗淋漓 |
肢体功能 | 单侧麻木或无力 | 全身乏力、肌肉痉挛 |
语言能力 | 言语模糊或失语 | 意识模糊、谵妄 |
视觉异常 | 单眼突发视力障碍 | 视物模糊(无单侧性) |
高危人群需警惕
- 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弱)
-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 户外工作者(长时间高温暴露)
核心预防建议
- 主动补水:每日饮水至少1.5-2升,避免血液浓缩。
- 控温防暑: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
- 识别先兆:突发单侧肢体麻木、言语障碍时立即就医,牢记“中风120”口诀。
- 调整作息:避免正午外出,保证充足睡眠,减少血管应激反应。
高温天气下,脑血管健康需格外关注。通过科学补水、合理控温及早期识别,可有效降低“热中风”风险,守护脑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