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家狗咬后出现肿胀需高度重视,可能是感染或狂犬病的信号,应立即就医处理。即使伤口未破皮或狗已接种疫苗,红肿仍可能提示细菌感染、过敏反应或潜在疾病传播风险,尤其是伴随发热、疼痛加剧时需紧急干预。
- 肿胀的潜在原因:红肿多由细菌感染(如巴斯德菌)或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引发,狗的唾液可能通过微小伤口进入体内。若狗未接种狂犬疫苗,肿胀还可能是病毒入侵的早期表现。
- 紧急处理步骤: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碘伏消毒后保持开放,避免包扎。冰敷可缓解肿胀,但不可替代医疗干预。
- 就医关键指标:深度咬伤、持续红肿发热、肢体活动受限或出现红线(淋巴管炎)需尽快就诊。医生可能建议缝合、抗生素或免疫球蛋白注射。
- 特殊人群风险: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更易感染,即使轻微肿胀也应优先就医。孕妇需告知医生以调整治疗方案。
- 后续观察重点:接种狂犬疫苗后监测伤口变化,若72小时内红肿扩散或出现恐水、头痛等症状,需复诊排查狂犬病。
总结:肿胀绝非小事,及时处理可避免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无论宠物是否接种疫苗,咬伤后均需遵循“冲洗-消毒-就医”流程,切勿因侥幸心理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