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伤后必须及时就医,即使伤口轻微或宠物已接种疫苗。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且狗咬伤可能引发严重感染或组织损伤,第一时间专业处理是关键。以下分点详解必要性与应对措施:
-
狂犬病风险不可侥幸
即使家养狗接种过疫苗,也无法100%排除携带病毒的可能。狂犬病潜伏期长且发病后无药可治,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若狗出现异常行为(如攻击性增强或突然温顺),需立即就医。 -
伤口处理需专业干预
自行冲洗(肥皂水15分钟+消毒)仅为应急措施,深部伤口需医院清创。未彻底处理的伤口可能引发厌氧菌感染(如破伤风)或混合感染(如巴斯德菌),导致化脓、败血症甚至骨髓炎。 -
暴露等级决定处理方案
- 二级暴露(破皮无出血):清洗+疫苗接种。
- 三级暴露(贯穿伤或黏膜接触):需叠加注射免疫球蛋白,并评估破伤风预防。
医生会根据咬伤部位(头面部风险更高)及免疫史制定方案。
-
宠物健康状态需持续观察
咬人后10天内狗若死亡或出现狂犬病症状,暴露者需补强治疗。即使狗健康,疫苗接种记录不全或过期仍需按高风险处理。
总结:安全无小事,被咬伤后务必遵循“冲洗-消毒-就医”流程。专业医疗评估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并预防并发症,切勿因宠物“看似健康”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