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咬伤即使没有破皮出血,也需立即清洁消毒伤口、持续观察感染迹象并及时咨询专业医疗意见。未出血的咬伤可能存在肉眼不可见的皮肤破损,狂犬病毒仍可能通过唾液接触传播。
处理步骤分四步执行:
- 物理清洁先行: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接触部位至少15分钟,配合肥皂反复揉搓表层皮肤。若皮肤表面有明显牙印,需用医用棉签蘸取碘伏由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3次,每次间隔5分钟。
- 24小时动态监测:重点观察咬痕周边是否出现红肿热痛,测量体温每天3次(早中晚)。特别注意被咬后7-10天这个狂犬病毒潜伏观察窗口期,若狗在观察期内死亡需立即注射疫苗。
- 医疗评估分级:根据WHO暴露分级标准,完整皮肤接触属Ⅱ级暴露。建议携带狗的免疫记录(如有)至传染病医院,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补种狂犬疫苗。特殊人群如孕妇、免疫缺陷者建议预防性接种免疫球蛋白。
- 溯源管理同步:用手机拍摄伤口状态、咬人犬只外貌及周边环境,记录事发准确时间和地点。向社区居委会或城管部门报备流浪犬只伤人情,督促管理部门加强犬只免疫管控。
关键注意事项:全程避免包扎遮盖伤口,保持创面开放状态;72小时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若出现蚁走感、伤口异常瘙痒等神经异常症状需即刻就医。即便未出血也要建立暴露档案,正规医疗机构会保存20年接种记录以备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