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了即使没明显伤口,仍存在传染狂犬病的风险,因为病毒可能通过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破损或黏膜侵入。关键风险因素包括犬只健康状况、咬伤部位清洁度及个人免疫状态,但及时用肥皂水冲洗并就医评估可大幅降低风险。
-
风险机制:狂犬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即使皮肤无可见破损,也可能存在微观伤口或黏膜接触(如口腔、眼睛)。家养犬若未接种疫苗或处于潜伏期,其唾液仍可能携带病毒。
-
暴露等级:根据2023年国家规范,无出血的轻微咬伤属于Ⅱ级暴露,需接种疫苗;若咬伤头面部或免疫功能低下,则按Ⅲ级暴露处理,需加注免疫球蛋白。
-
紧急处理: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15分钟,避免包扎,并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犬只免疫史(如10天内是否存活)和伤口情况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
预防核心:定期为家养犬接种狂犬疫苗是根本措施。若被咬后犬只10日内死亡,必须全程接种疫苗;若犬只健康存活,可咨询医生调整后续接种。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切勿因“无伤口”侥幸。无论咬伤程度,及时清洗+专业评估是保命关键。务必为宠物做好免疫,从源头阻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