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型犬抓咬后需立即处理伤口、评估伤势严重程度、及时接种疫苗,并持续观察感染迹象以避免并发症。大型犬的咬合力强,可能造成深层组织损伤,且唾液携带病原体风险较高,因此正确处理尤为重要。
伤口紧急处理
第一时间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清除表面污物和犬只唾液残留。若伤口较深,可借助注射器加压冲洗内部。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创面,浅表擦伤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忌立即包扎以免厌氧菌滋生。肢体部位受伤需抬高患肢减少肿胀。
专业医疗评估
所有大型犬抓咬伤均需24小时内就医:
- 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疫苗,特别是5年内未接种加强针者;
- 根据犬只疫苗接种史和伤人背景,评估狂犬病暴露风险等级,Ⅱ级暴露需接种疫苗,Ⅲ级暴露须加注免疫球蛋白;
- 深度撕裂伤可能需清创缝合,伴随骨折或肌腱损伤时需影像学检查。
疫苗接种关键期
狂犬病疫苗首针应在被抓咬后24小时内接种,后续按0、3、7、14、28天规律完成五针程序。特殊部位如头面部受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遵医嘱调整接种方案。若无法确认犬只健康状况,应按最高风险处置。
感染监测与应对
72小时内重点关注伤口红肿热痛情况,出现脓性分泌物、发热超过38℃或淋巴肿大时提示细菌感染,需抗生素治疗。特殊病原体如巴斯德菌感染可能出现24小时内快速肿胀,需急诊处理。慢性伤口超过2周未愈合应排查骨髓炎。
心理与后续防护
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儿童中发生率约30%,出现持续噩梦、回避行为需心理干预。日常接触犬类时避免直视眼睛、突然靠近等易引发攻击的行为,教育儿童不打扰进食或睡觉的犬只。建议养犬家庭定期修剪宠物指甲,进行行为训练降低攻击性。
及时采取规范处置可最大限度降低狂犬病、败血症等风险。即使轻微抓伤也不可心存侥幸,完整记录犬只特征与伤人过程有助于疾控部门溯源。若出现肌肉震颤、吞咽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必须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