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挠伤后若不及时接种狂犬疫苗,确实存在感染狂犬病毒的风险,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 即使伤口轻微或无明显出血,若犬只携带病毒且未接种疫苗,病毒可能通过破损皮肤侵入人体,潜伏期从数天到数年不等,发病后无有效治疗手段。暴露后规范处置伤口并全程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
狂犬病的致命性与传播途径
狂犬病毒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经抓伤、咬伤或黏膜接触传播,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后引发脑炎。发病后表现为恐水、怕风、痉挛等症状,病程短且不可逆,全球范围内尚无发病后存活的病例记录。中型犬若未接种疫苗或接触过病畜,可能成为潜在传染源。 -
暴露后的风险等级与处置原则
根据伤口情况分为三级暴露:
- Ⅱ级暴露(无出血的抓伤):需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并接种狂犬疫苗;
- Ⅲ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除疫苗接种外,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病毒。
即使犬只接种过疫苗,仍建议人暴露后接种,因动物疫苗保护率非100%。
-
疫苗接种的时效性与必要性
疫苗需按程序全程接种(如5针法或“2-1-1”程序),首针应在24小时内完成,延迟接种可能影响效果。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无接种禁忌,越早接种保护效果越好。 -
常见误区与纠正
- “家养犬安全”误区:家养犬若未定期接种疫苗或接触外界病畜,仍可能携带病毒;
- “小伤口不用处理”误区:即使轻微抓伤,病毒仍可能通过微小破损侵入。
提示:被犬抓伤后应立即清洗伤口并就医评估,切勿心存侥幸。狂犬病可防不可治,规范预防是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