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型犬咬伤后应优先挂急诊科,紧急处理伤口并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若伤口较深或涉及骨骼/肌腱损伤,需转外科或骨科;若存在感染风险或需接种疫苗,感染科会进一步介入。以下是关键处理要点:
-
急诊科首诊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减少病毒残留。急诊科医生会彻底清创、消毒,并根据伤口深度决定缝合或包扎。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急诊科可快速启动免疫程序。 -
外科或骨科介入
小型犬咬伤若导致深部组织撕裂、关节或骨骼暴露,需外科清创或骨科修复。尤其手指、面部等精细部位,需专科处理以避免功能损伤。 -
感染科评估
即使伤口较浅,也需感染科评估狂犬病暴露等级(Ⅱ级或Ⅲ级)。若犬只健康状况不明,或伤口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需抗生素治疗并完成疫苗全程接种。 -
后续注意事项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饮酒影响疫苗效果。接种期间若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被咬伤后更需严格遵循医疗建议。
提示:无论犬只体型大小,咬伤后均不可轻视。及时就医、规范处置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核心。若无法确定犬只疫苗接种史,务必按最高暴露等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