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型犬咬伤轻微破皮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用碘伏消毒,随后尽快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即使伤口小、出血少,也不能忽视狂犬病风险,尤其是犬只疫苗接种史不明时。正确处理伤口和及时免疫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
彻底清洗伤口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15分钟,尽量挤出污血,避免病毒残留。若伤口较深,可用注射器灌注冲洗。冲洗后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减少细菌和病毒存活几率。 -
判断暴露等级
轻微破皮无出血属于二级暴露,需接种狂犬疫苗;若出血或伤口位于头面部,则属三级暴露,需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医生会根据犬只健康状况和伤口情况综合判断。 -
疫苗接种原则
狂犬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推荐“5针法”(0、3、7、14、28天)或“2-1-1程序”(0天2针,7、21天各1针)。即使超过24小时仍建议补种,晚接种比不接种好。 -
避免感染与护理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沾水或涂抹偏方。短期内忌辛辣、酒精及剧烈运动,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发热等异常症状,及时复诊。 -
特殊情况处理
孕妇、儿童等群体需遵医嘱调整方案;若犬只为家养且已接种疫苗,可结合十日观察法,但需先完成首针接种。
总结:小型犬咬伤不可轻视,规范处理伤口和疫苗接种是核心。狂犬病致死率极高,但通过科学预防可完全避免风险。日常与宠物互动时注意安全,定期为犬只接种疫苗以降低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