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导致热射病属于异常现象,是高温环境下人体无法调节体温的危急重症。热射病本质是极端中暑,死亡率极高,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干预可大幅降低风险。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但当湿度高或长时间暴露时,体温调节失效,核心温度超过40℃,引发热射病。其直接诱因包括高强度体力活动、密闭环境滞留、特定疾病或药物影响散热功能。患者会迅速出现意识模糊、无汗、抽搐等症状,并伴随多脏器衰竭风险。
早期识别是关键。若发现有人暴露高温后出现头晕、恶心、皮肤灼热且干燥,需立即转移至阴凉处降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冰敷颈部腋窝,并补充含电解质水分。避免使用退烧药,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预防重于治疗。避免正午户外活动,选择透气衣物,定时补水(每小时500ml以上),室内保持通风或使用空调。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需加强防护,随身携带降温工具。
热射病是明确的生命威胁信号,绝非正常生理反应。高温天气务必提高警惕,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救治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