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气温每升高1℃,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可能增加17.3%。高温对心血管的“酷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心脏负担加重:高温时,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3~5倍,心脏需要泵出更多血液以维持体温平衡,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 血液黏稠度增加:高温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血液变黏稠,从而引发胸闷气短、喘不上气等症状,对脆弱的心血管系统造成威胁。
- 交感神经张力增高: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
- 炎症与血栓风险:研究表明,高温可能通过血栓形成过程加剧短期臭氧暴露的健康危害,涉及炎症相关通路和能量代谢。
为了预防高温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10℃,避免骤冷骤热对心血管的刺激。
- 及时补充水分,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毫升~1700毫升,防止脱水。
- 避免剧烈运动,减少突然发力的动作,如猛回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 合理调整作息,尽量减少中午高温时段的外出,选择凉爽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