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预防中暑痉挛的关键在于 及时补水补盐、避免暴晒、合理降温 ,同时掌握急救措施。 中暑痉挛是高温环境下因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失衡引发的肌肉抽搐,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科学应对。
-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活动,穿戴浅色宽松衣物,佩戴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若需长时间户外,每半小时到阴凉处休息,并随身携带人丹、风油精等防暑药物。
- 科学补水补电解质:每小时饮用500-1000毫升含盐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过量饮水。饮食宜清淡,多吃西瓜、黄瓜、绿豆汤等富含钾、钠的食物,忌油腻辛辣。
- 物理降温与环境调节:室内空调温度控制在26-27℃,与室外温差不超过10℃。若出现头晕等先兆中暑症状,立即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处,或喷洒凉水配合扇风加速蒸发降温。
- 急救处理:发现热痉挛患者时,迅速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冰袋(包裹毛巾防冻伤)敷于大腿根、颈部两侧。切勿直接喂水,可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若抽搐昏迷需立即送医。
高温防暑需提前规划,尤其关注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一旦出现肌肉痉挛、高热等症状,必须及时干预,避免发展为热射病。健康度过炎夏,从细节防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