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天气防止中暑的关键在于调节体感温度、科学补水和避免闷热环境。尽管湿冷天气气温不高,但高湿度会阻碍汗液蒸发,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尤其需警惕室内外温差大、衣物不透气或剧烈运动引发的隐性中暑风险。
-
调节环境温湿度
使用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维持在22-26℃。早晚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密闭空间。若需外出,选择透气性好的浅色衣物,避免穿紧身或合成纤维材质服装。 -
科学补水与饮食
每小时补充200-300毫升温水,可适量添加电解质(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酒精、咖啡因及高糖饮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冬瓜、黄瓜等利湿食材,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钾。 -
合理活动与休息
避免正午时段剧烈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散步等低强度活动。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室内久坐时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
识别中暑先兆
若出现头晕、皮肤黏腻但无汗、恶心或注意力涣散等症状,立即转移到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下,并饮用含盐凉水。重症者需即刻就医。
湿冷天气防暑需打破“低温不中暑”的误区,重点关注湿度与体感舒适度,尤其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更需提前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