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后出现脱水热需立即补液降温,核心措施包括口服/静脉补液、物理散热及必要时药物干预。婴幼儿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更易发病,但成人高温环境下剧烈活动后也可能发生,需根据脱水程度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
-
补液是关键
轻中度脱水优先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2小时补充10-30ml;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同步纠正电解质紊乱。母乳喂养的婴儿需增加哺乳频率或补充代乳品。 -
物理降温同步进行
脱离高温环境并松解衣物,用温水擦拭或冰袋冷敷(避开胸腹)。体温未超38.5℃时优先物理降温,避免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 -
药物谨慎使用
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等退热药,但需明确发热原因。病毒性感染需配合抗病毒药物,切忌滥用抗生素。 -
环境与护理优化
保持室内通风,湿度控制在50%-60%。患儿需卧床休息,成人避免剧烈运动。每日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皮肤干燥者可涂抹保湿剂。
提示:脱水热纠正后仍要持续观察48小时,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或尿闭等症状,需紧急就医排查并发症。日常注意高温天气及时补水,婴幼儿及户外工作者建议定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