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后体温升高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物理降温、药物干预或及时就医等分级处理措施。关键点包括:38.5℃以下优先物理降温,超过38.5℃可服用退烧药,持续高烧或伴随意识模糊需紧急送医。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及合并寒战、呕吐等症状时需更谨慎。
-
物理降温
立即擦干身体并更换干燥衣物,用温水(非冰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二次受凉。补充温水或淡盐水防止脱水,每小时饮用200-300ml为宜。 -
药物选择
体温≥38.5℃时,成人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次500mg)或布洛芬(每次200-400mg),间隔4-6小时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儿童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
病情监测
记录体温变化频率(每2小时一次),观察是否出现呼吸急促、持续头痛或皮疹。若48小时内体温未降至38℃以下,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感染。 -
特殊护理
老年人避免过度物理降温导致低体温;孕妇退烧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婴幼儿发热期间减少包裹衣物,优先采用退热贴辅助降温。
雷暴雨后发热多为受凉或感染引起,多数情况可居家处理,但持续高烧超过3天、口服退烧药无效或出现脱水症状(尿量减少、口干)时,务必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细菌性肺炎等并发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