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滋补晚餐应遵循“疏肝健脾、清淡祛湿”原则,重点搭配时令食材如荠菜、茵陈蒿、山药等,兼顾传统习俗与现代营养学。推荐主菜茵陈鲫鱼豆腐煲(利胆护肝)、汤品陈皮山药排骨汤(健脾祛湿)、主食紫薯艾糍(温补不滞气),通过食疗平衡肝气旺盛与脾胃湿困,缓解春季疲劳。
- 茵陈鲫鱼豆腐煲:清明是食用茵陈蒿的尾声,其微苦性凉可清除肝胆湿热,搭配鲫鱼汤的温润和豆腐的补钙,适合扫墓后驱散疲乏。煎至金黄的鲫鱼与沸水煮成奶白汤,加入陈皮提香,关火前3分钟放入茵陈保留药效。
- 陈皮山药排骨汤:陈皮理气健脾,山药滋补肺脾肾,排骨提供优质蛋白。排骨焯水后与山药、陈皮慢炖,最后加枸杞增色,汤汁醇厚不油腻,适合清明阴雨天气祛湿暖胃。
- 紫薯艾糍:改良传统艾糍,用紫薯替代豆沙馅,花青素护眼且膳食纤维丰富。艾草粉与糯米粉烫成面团,包裹紫薯泥蒸制,蕉叶垫底增添清香,作为晚餐主食避免黏滞胀气。
清明晚餐需注意体质差异:湿热体质减少羊肉等温补食材,阴虚者慎用过多艾草。搭配当季蔬菜如蒜蓉马齿苋(清热利湿)或凉拌蒲公英(平衡肝火),饭后可饮枸杞原浆蜂蜜水助眠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