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沿淮淮北一带,尤其是蚌埠、阜阳、亳州等城市,其中蚌埠是全省回族聚居的核心区域之一。全省回族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9个回族乡中7个位于皖北,且回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3%,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
分点展开:
- 地域分布特点:皖北气候、饮食与地理环境更贴近回族传统生活需求,形成沿淮淮北密集、沿江江南分散的格局。蚌埠、阜阳、亳州等城市回族超万人,蚌埠天桥清真寺等宗教场所历史悠久。
- 历史渊源:元代因屯田、调卫政策促使回族大规模定居,明末清初外省回族迁入,皖西北向东南扩散。安庆等沿江城市因漕运发展形成回族社区,如天津部分回民祖籍可溯至安庆。
- 文化经济特色:传统从事饮食业、屠宰加工,皖北回族多半商半农,皖南部分纯务农。蚌埠、寿县等地清真美食(如牛肉汤、豆腐)成为地域标志,安庆大南门牛肉包等入选《舌尖上的中国》。
- 行政与社区:全省设9个民族乡(含1个回族满族乡),如定远二龙回族乡、五河临北回族乡,乡长均由回族干部担任。蚌埠、淮南等地清真寺周边形成“围寺而居”的聚居形态。
安徽回族以皖北为重心,融合历史迁徙、宗教文化与经济生活,形成独特的地域生态。探访蚌埠清真寺或寿县古城,可直观感受回族文化的深厚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