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不降是中医常见病症,倪海厦认为其核心原因可归纳为肺外因素(如胃气不降、膈肌上抬)与肺内因素(如肺燥热、阴实阻滞),需辨证施治以恢复气机升降平衡。
-
胃气不降牵连肺气
倪海厦指出,胃气不降会直接影响肺气下行,形成“腹满而喘”的症状。过饱、腹胀或胃消化功能减弱时,膈肌上抬压迫肺部,导致呼吸短浅。此类情况需健胃消食(如半夏、焦三仙),胃气降则喘自消。 -
肺燥热致气机壅滞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燥热环境中,肺失润泽,气体交换受阻,引发干咳、胸闷。倪海厦强调,慢性肺病患者多因“阳明燥金”主令时段出生,先天肺燥,需滋阴润肺(如麦冬、沙参)以助气降。 -
阴实之症阻滞气机
肺中阴实(如痰瘀、肿瘤)会阻碍阳气入阴,导致肺气不降与大肠失调(如便秘或下利)。倪海厦治疗肺癌案例显示,通过温阳攻坚(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打开阴实,恢复肺气肃降功能。 -
外邪与情志影响
风寒、痰浊等外邪侵袭,或情绪波动(如肝火犯肺)均可扰乱肺气宣降。倪海厦建议结合节气调整用药,如夏季用清热药(黄芩),秋季侧重润燥(百合),以顺应天时。
提示:肺气不降需综合辨证,日常应避免过饱、燥热环境,及时调理脾胃。若长期咳嗽伴气短,建议咨询中医师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