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于1998年2月26日正式从内江市划出,设立资阳地区,并于2000年撤地建市,成为四川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这一调整是国务院基于行政区划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作出的重要决策,标志着资阳从县级市升级为地级行政单位,同时带动了安岳、乐至等县的归属变更。
-
历史背景与行政沿革
资阳与内江的隶属关系可追溯至西汉建制,但现代调整始于1993年资阳撤县设市(县级),仍由内江市代管。1998年的划出是四川行政区划改革的一部分,旨在平衡重庆直辖后省内行政资源,强化成渝经济走廊的枢纽作用。 -
划出后的区域格局变化
资阳地区成立时,辖安岳县至县及代管的县级资阳市、简阳市(简阳后于2016年划归成都)。2000年资阳撤地设市后,原县级资阳市改为雁江区,形成现今“一区两县”的行政框架。 -
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
独立设市后,资阳依托区位优势(毗邻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工业基础(如中车资阳机车),加速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成资同城化战略的核心节点。2023年其GDP增速位列成渝中部地区前列。 -
文化认同与区域协作
尽管行政区划调整曾引发简阳等地的归属争议,但资阳通过挖掘“三贤文化”“陈毅故里”等资源,逐步增强城市凝聚力,并与内江在交通、产业等领域保持协作,共建成渝中部崛起示范区。
总结:资阳从内江划出是四川区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既优化了行政管理效能,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力。未来,资阳需进一步发挥临空经济优势,深化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