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免疫程序表的核心在于科学预防常见疫病、保障繁殖性能及阻断垂直传播,关键亮点包括基础免疫时间节点明确、核心疫苗覆盖全面、抗体监测动态调整。规范的免疫程序能降低猪场80%以上的病毒性繁殖障碍风险。
一、配种前基础免疫
后备母猪入场后需完成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的基础免疫。首次配种前6周注射猪瘟活疫苗(2头份),间隔14天接种伪狂犬基因缺失苗(1头份),配种前4周完成细小病毒灭活苗(2ml)免疫,确保抗体水平达标后再投入繁殖群。
二、妊娠期加强免疫
妊娠30天接种乙型脑炎弱毒苗(1头份),妊娠60天注射口蹄疫O型灭活苗(3ml),妊娠85天加强伪狂犬疫苗(1头份)。所有疫苗需避开胚胎着床期(配种后0-28天)和分娩前2周,免疫操作需保持猪只平静。
三、产前产后关键防护
分娩前6周接种大肠杆菌K88/K99双价苗(2ml)预防仔猪黄痢,产前4周注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4ml)。产后21天补免猪瘟疫苗,断奶后3天内注射圆环病毒2型灭活苗(2ml),建立仔猪母源抗体保护。
四、特殊疫病防控
蓝耳病阳性场需在配种前间隔3周完成2次弱毒苗免疫,布氏杆菌病流行区每年检测并补免S2株疫苗。后备母猪转入生产群前必须完成衣原体疫苗(2ml)免疫,预防流产及死胎。
后备母猪免疫程序需结合猪场疫病流行情况、疫苗效价检测结果动态调整,建议每季度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新引进种猪必须完成28天隔离观察期后补免基础疫苗。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可提升母猪利用率15%以上,显著降低死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