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村落多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的山区,黔东南州从江县加勉乡的党扭村、毕节市纳雍县董地乡的罗嘎村、黔西南州望谟县郊纳镇的冗岩村等地曾长期被列为深度贫困村。这些村落受限于地理位置、资源匮乏及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脱贫难度较大,是贵州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以党扭村为例,该村位于月亮山腹地,山高坡陡,土地破碎,可耕种面积不足人均0.5亩,传统农业仅能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类似情况在黔西南、黔西北的石漠化严重区域普遍存在,水土流失导致农作物产量低,村民长期依赖低保和救济。
交通与教育短板:罗嘎村曾因未通硬化路,村民需步行数小时才能抵达乡镇,农产品难以外销。教育资源匮乏导致适龄儿童辍学率高,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村内老龄化问题突出,形成“越穷越走,越走越穷”的恶性循环。
产业扶贫与搬迁措施:针对此类村落,贵州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部分村民转移至城镇周边,配套就业培训与岗位推荐。发展特色产业如党扭村的香猪养殖、冗岩村的林下菌菇种植,引入电商平台打通销售渠道,逐步提升村民收入。
现状与挑战:经过多年帮扶,上述村落已实现脱贫摘帽,但部分偏远村寨仍面临返贫风险。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稳定性需持续投入,村民适应新业态的能力也需长期培养。未来需巩固扶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