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温度总和
年积温是气候学和农业领域中用于描述热量累积的指标,其具体含义和应用如下:
一、基本定义
年积温指某一段时间内(通常为一年)逐日平均气温≥10℃的持续期间,这些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值。该指标以 度·日(d·℃) 为单位,用于量化热量资源总量。
二、核心作用
-
反映热量条件
积温是衡量地区热量资源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周期、种类分布及农业种植结构。
-
农业区划依据
通过积温数据,可将地区划分为不同热量带(如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等),为农作物种植提供气候区划依据。
-
作物生长调控
积温用于确定作物的播种和收获时间,例如春小麦需≥400℃的积温,而冬小麦需≥700℃。
三、计算方法
年积温 = ∑(≥10℃期间每日平均气温)
(通常以度·日表示)
四、应用示例
-
黑龙江省北部 :年平均积温<1600℃,适合种植春小麦、大麦等一年一熟作物;
-
长江流域 :积温较高,可种植水稻、油菜等多熟作物。
五、相关概念
-
活动积温 :特指≥10℃的累积温度,与生物学意义一致的积温概念;
-
非地带性 :如地形、洋流等局部因素导致的温度异常分布,与地带性规律无关。
通过年积温,可以系统分析温度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优化种植方案,提高农业产量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