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防治小麦白穗病的有效药剂及使用建议,综合了不同病害的防治方案:
一、主要防治药剂
-
唑醚氟环唑
-
适用阶段 :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
-
配方 :80ml唑醚氟环唑 + 10ml芸苔素内酯 + 150g磷酸二氢钾,兑水20-30kg喷雾
-
功效 :可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锈病、白粉病及热干风
-
-
井冈霉素
-
适用阶段 :返青期、拔节期
-
配方 :150g/15公顷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40g/15公顷精枯净可湿性粉剂,兑水50kg喷雾
-
功效 :针对纹枯病、茎基腐病,阻断病菌向茎基部扩展
-
-
苯醚甲环唑
-
适用阶段 :播种期(拌种)、返青拔节期
-
配方 :6g/100kg种子(复配剂如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
-
-
精枯净
-
适用阶段 :返青期、拔节期
-
配方 :40g/15公顷精枯净可湿性粉剂,兑水50kg喷雾
-
功效 :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
-
二、防治关键时期
-
播种前 :拌种时使用含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的种衣剂,预防土传病害
-
返青拔节期 :重点防治茎基腐病和纹枯病,阻断病菌侵染
-
抽穗扬花期 :预防赤霉病、锈病,同时防治根腐病
-
灌浆期 :综合防治多种病害及干热风影响,推荐“一喷三防”策略
三、其他辅助措施
-
种衣剂选择 :优先选用复配剂(如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提高防治效果
-
土壤管理 :改善秸秆还田质量,避免碳氮比失衡
-
抗逆性培养 :选用抗旱、抗热品种,合理灌溉
四、注意事项
-
药剂使用需喷匀透,确保药液浸透根系
-
若病害严重,需间隔7-10天重复喷施
-
避免与农药混用,防止药效降低
通过以上药剂选择与时期管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穗病的发生,保障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