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始华、田鼠化为鹌、虹始见
清明三候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具体指以下三个自然现象:
-
桐始华
指白桐花(泡桐)开始盛开,标志着春季阳气渐盛、春意盎然。白桐花因花期较晚,常在清明时节绽放,故成为清明节气的重要标志。
-
田鼠化为鹌
田鼠因春天气温升高、阳气增强而躲入洞穴,而喜阳的鹌鹑等鸟类开始活跃。这一现象被误称为“田鼠化为鹌”,实为阴阳交替的象征,体现万物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
-
虹始见
清明时节多雨,雨后空气湿度大、阳光折射明显,容易出现彩虹。彩虹的出现既与降水相关,也反映了春季气候湿润的特点。
补充说明
清明三候与节气划分紧密相关,每候约5天,清明作为春季第五个节气,三候现象集中体现其作为“春分后第一个节气”的特征。清明三候还与物候学中的“花信”现象结合,如白桐、麦花、柳花依次开放,共同描绘春日生态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