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5年驻村工作队政策以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重点聚焦产业升级、人才激励、数字化管理、考核优化、民生保障五大方向。新政策通过强化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全面提升驻村帮扶实效,助力基层可持续发展。
产业扶持力度升级。2025年政策明确整合省级财政资金,优先支持驻村工作队主导的农业产业链延伸项目,重点覆盖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运营,同步完善冷链物流与乡村电商基础设施,缩短产销对接周期。
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政策提出对驻村工作队员实施职称评定倾斜与绩效奖励挂钩机制,对服务期满且考核优秀者,在职务晋升、教育培训资源分配中优先考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以“柔性派驻”形式参与驻村工作,并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税收减免与低息贷款支持,吸引多元人才扎根基层。
数字化管理全覆盖。依托省级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驻村工作需实现动态监测、需求响应、资源调配全流程线上化。每个工作队配备智能终端设备,实时上传村情数据,系统自动匹配帮扶资源,提升决策精准度。针对易返贫人口,建立AI预警模型,提前触发干预措施。
考核体系科学化。政策取消“一刀切”指标,改为“基础任务+自选创新”双轨考核。基础任务涵盖防返贫监测、党建指导等常规工作,自选任务鼓励工作队结合村庄实际申报特色项目(如文旅融合、新能源应用),省级专家组按成效赋分。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所在单位年度评优资格,并纳入干部个人档案。
民生保障精准到户。2025年政策要求驻村工作队协同乡镇卫生院、学校建立“一户一健康档案”“一童一教育计划”,重点解决慢性病管理、留守儿童教育等痛点。推进农村供水、电网改造、危房清零三大工程,明确要求基础设施项目竣工率纳入驻村工作验收硬指标,确保惠民措施落地见效。
甘肃省2025年驻村政策通过系统性改革,将帮扶重心从“输血”转向“造血”,强调技术赋能与长效发展。驻村工作队需同步关注短期问题解决与长期能力建设,确保政策红利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