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核心产区位于中国云南省,但广西、贵州、缅甸、越南及广东等地也有生产。这些地区的普洱茶因气候、原料及工艺差异,形成独特风味,但品质和口感与云南普洱茶存在区别。
广西是除云南外较具规模的普洱茶产区,主要分布在百色、梧州等地。当地茶树以大叶种为主,部分采用云南大叶种移植,但因湿热气候,茶叶内含物质比例不同,成品茶汤色偏深,滋味醇厚但陈香较弱。
贵州黔西南、毕节等地近年来尝试仿制普洱茶工艺,原料以当地中小叶种为主,经人工发酵制成“黔式普洱”。其茶味清爽,但耐泡度较低,市场认可度有限。
东南亚产区如缅甸掸邦、越南莱州,历史上与云南茶区有原料贸易往来。这些地区利用相似的大叶种茶树,按普洱茶工艺加工,成品多用于边贸或拼配,茶气刚烈但细腻度不足。
广东在20世纪90年代曾用粤北茶青制作“广云贡饼”,通过高温高湿加速发酵,形成独特甜润口感,但严格意义上属于“广东仓”再加工茶。
需注意,普洱茶原产地保护标志规定“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唯一原料,其他产区产品虽模仿工艺,但无法复刻云南茶的山野气韵与陈化潜力。消费者选购时可通过产地标识、口感层次及叶底活性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