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条病的防治需要综合农业管理措施和化学防治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一、农业管理措施
-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细条病的核心策略,如桂31901、青华矮6号等。
-
病稻草、病谷糠需烧毁,避免病菌传播。
-
-
合理施肥与灌灌管理
-
避免偏施氮肥,配合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
灌溉时避免串灌和深水,防止病菌传播。
-
-
田间消毒与病株管理
-
发病初期需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周围喷药保护。
-
台风、暴雨后应立即排水并喷药防治。
-
二、药剂防治
-
种子消毒
- 用强氯精浸种,1公斤水浸0.5公斤谷物,或85%三氯异氰尿酸300-400倍液浸种。 - 病稻种需煮熟后晾干再播种。
-
发病期喷药
-
可使用叶枯宁可湿性粉剂、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72%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喷雾防治。
-
零星发生时可结合稻纵卷叶螟防治期综合施药。
-
-
应急处理
- 洪水或暴雨后需及时喷药,抑制病害蔓延。
三、其他注意事项
-
检疫与品种抗性 :将病菌列为检疫对象,推广抗病品种(如双桂36、冀粳15号)。
-
绿色防控 :结合抗病品种和精准用药,减少化学农药依赖。
通过综合管理措施与及时防治,可有效控制水稻细条病的发生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