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二后生与六兰兰的讨吃调是晋蒙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即兴编唱、方言叙事和底层生活写照为核心特色,尤其以二后生自传体曲目《挖眼睛》闻名。 这种艺术融合了传统二人台的表演形式与乞丐文化的生存智慧,通过草根艺人的真实经历传递市井百态,兼具娱乐性与社会批判性。
讨吃调起源于清代乞丐的即兴说唱,早期用石片或竹板伴奏,后发展为莲花落等固定形式。二后生(本名赵金玉)因幼年家贫失明,将自身被挖双眼的悲剧经历编成唱段,与搭档六兰兰等人形成独特表演风格。其内容常围绕农村婚恋、家庭伦理等题材,语言直白甚至带有荤腥味,但暗含劝世寓意。例如《包头行说唱》《老来难》等作品,既反映底层民众的辛酸,也展现民间叙事的幽默感。
二人台讨吃调的传播依赖家族与小团体,如二后生家族、跨世纪二人台艺术团等。表演者通过红白喜事、集市庙会等场合演出谋生,21世纪初因光盘发行和网络传播迅速走红。尽管被部分观众认为低俗,但其生命力源于“现编现挂”的互动性——演员根据观众反应即兴调整内容,甚至融入时事点评。这种灵活性使其在晋蒙冀地区持续流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的另类分支。
当前讨吃调面临雅俗争议,但不可否认其记录民间记忆的价值。若想深入了解这一艺术,可关注《漂水夫妻》等经典唱段的方言演绎,或对比二后生与六兰兰不同时期的表演风格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