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冬季的节气顺序为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具体说明如下:
一、各节气时间与特点
-
立冬
-
时间 :每年公历11月7-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
-
特点 :冬季开始,万物收藏,水开始结冰,标志着寒冷天气的起始。
-
-
小雪
-
时间 :每年公历11月22-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
-
特点 :降雪开始,但量不大,天气逐渐寒冷,虹藏不见。
-
-
大雪
-
时间 :每年公历12月6-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
-
特点 :降雪量增多,地面积雪,形成初雪阶段,但五年难见大雪。
-
-
冬至
-
时间 :每年公历12月21-23日,太阳到达黄经270°
-
特点 :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但气温未立即回升,地面热量仍需时间吸收。
-
-
小寒
-
时间 :每年公历1月5-7日,太阳到达黄经285°
-
特点 :一年中最冷时期,天寒地冻,但寒冷程度超过大寒。
-
-
大寒
-
时间 :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
-
特点 :冬季结束,寒气消退,万物复苏的前奏。
-
二、补充说明
-
节气差异 :不同地区因纬度不同,具体日期可能略有差异,但整体顺序一致。
-
自然现象 :大雪节气时,北方地区积雪较常见,而南方地区可能无明显降雪。
-
文化内涵 :立冬与“立春”相对,象征季节轮回的开始;冬至则与“夏至”呼应,体现昼夜长短变化。
以上信息综合了天文观测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确保了节气顺序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