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运粮河的来历

哈尔滨运粮河的来历可综合历史记载和地理特征进行梳理:

一、基本信息

  1. 地理位置

    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干流右岸,流经双城市与哈尔滨市境内,东起白城村西,西至新江村西下坎注入松花江。

  2. 名称由来

    因金代用于粮食运输而得名“运粮河”,别称“苇塘沟”或“库扎河”。

二、历史演变

  1. 金代起源

    运粮河的开凿可追溯至金代,是当时重要的粮道,用于运输粮食,因此得名。其历史可能早于哈尔滨城建和马家沟、何家沟等城市内河。

  2. 后续变迁

    金代之后,随着城市发展,运粮河逐渐失去其军事功能,成为一条鲜为人知的小河沟,直至近代才重新被关注。

三、相关历史关联

  1. 父城遗址

    运粮河邻近宝丰父城遗址(今翟集村),该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楚国边关重镇,运粮河作为附属文物,见证了军事与经济的互动。

  2. 其他说法

    部分资料提到运粮河可能源于古代其他运河(如连接白雀寺与汝河的运河),但此说法缺乏充分证据支持。

四、现状与保护

目前,运粮河部分区域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结合乡村振兴发展,保留了历史记忆与现代村舍景观。

哈尔滨运粮河是金代开凿的粮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名称与功能紧密关联,是哈尔滨城市发展与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立秋的10大禁忌

立秋应该注意什么? 1 立秋注意调理脾胃: 虽然是立秋了,但是天气依然很热,气温依然很高的。很多人的因为炎热无食欲,脾胃都很虚。所以立秋就要注重于调理脾胃,饮食以清热、健脾胃、祛湿为主。 2 立秋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但是正午时分,气温依然比较高,防暑降温工作依然不能忽略。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室外或气温较高的时分外出。外出时记得做好防晒措施。 3 立秋注意防着凉: 立秋后

健康知识 2025-04-07

2024年立秋是公立秋还是母立秋

2024年立秋的公秋母秋划分需根据传统习俗和科学标准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公秋与母秋的划分标准 月份划分法 若立秋在农历六月,则为“公秋”;若在农历七月,则为“母秋”。 日期划分法 2024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日期为 七月初四 ,双数日期为母秋,单数为公秋。 昼夜划分法 若立秋时间在白天(如2024年8月7日约8:09),则为“公秋”;若在晚上,则为“母秋”。 二、2024年立秋的具体判断

健康知识 2025-04-07

上海肝炎大爆发是哪一年

上海肝炎大爆发是在1988年 。以下是相关信息: 疫情概述 时间 :1988年1月 地点 :上海 受影响人数 :超过30万人感染,31人死亡。 疫情原因 :与一种名为毛蚶的贝类食物密切相关。毛蚶因其鲜美的口感而深受上海市民喜爱。1987年末,人们在江苏启东县近海发现了一片巨大的毛蚶聚集地,这些物美价廉的毛蚶迅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为了保持毛蚶的鲜美口感,人们通常只是用滚水稍微烫一下

健康知识 2025-04-07

小巷人家上海甲肝是哪儿年

1988年 1988年上海确实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甲肝疫情 。疫情的主要原因是人们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1988年1月18日,《解放日报》首次刊文警示毛蚶可能携带甲肝病毒。到了3月上旬,上海全市新发病例数明显下降,没有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最终感染人数高达31万+,死亡47人。 1988年1月下旬,上海市甲肝大暴发,短短几周内,1300万人的大都市里,感染人数竟高达29万余人。医院人满为患

健康知识 2025-04-07

轻食21天食谱

以下是为期21天的轻食食谱推荐,结合营养均衡、热量控制和易执行性原则设计,分餐次和食材搭配供参考: 一、早餐搭配(7:00-8:00) 经典组合 水煮蛋1个(约70千卡) 燕麦粥1碗(约338千卡) 凉拌生菜1小份(约16千卡) 轻食替代 红豆薏米粥1碗(约250千卡) 酸奶1杯(约100-150千卡) 坚果10颗(约90千卡) 二、午餐搭配(12:00-13:00) 高蛋白主食

健康知识 2025-04-07

睡前进食怎样影响你的睡眠质量

睡前进食可能会降低睡眠质量。 睡前进食就好比在睡觉前给身体这个“机器”加了不该加的“燃料”。正常情况下,身体在夜间应该逐渐进入休息状态,消化功能也会相对减缓。如果睡前进食,肠胃就得加班工作来消化这些食物,就像机器在该休息时还被强行运转,这会让身体变得兴奋和紧张,难以放松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而且,如果吃的是油腻、辛辣或者高热量的食物,还可能引起胃部不适、胃酸反流等问题

健康知识 2025-04-07
睡前进食怎样影响你的睡眠质量

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多少度

2700℃以上 黑龙江的第一积温带是指 积温在2700℃以上的区域 。这一区域是黑龙江省最温暖的地区,适宜玉米等作物的生长。第一积温带包括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等地的一些区域

健康知识 2025-04-07

黑龙江各地积温是多少

黑龙江的积温分布受纬度、地形地貌和气候带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分布如下: 一、积温带划分依据 根据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划分,黑龙江主要分为: 第一积温带(≥2700℃) 第二积温带(2500-2700℃) 第三积温带(2000-2500℃) 第四积温带(1500-2000℃) 第五积温带(≤1500℃) 二、主要城市及区域积温 哈尔滨市 主要区域:道里区(太平镇

健康知识 2025-04-07

黑龙江是第几积温带

黑龙江省的积温带划分经历了多次调整,目前主要采用2019年最新标准,共划分为 5个积温带 ,具体划分如下: 一、积温带划分标准 第一积温带 活动积温 :≥2700℃ 主要区域 :哈尔滨市(平房区、道里区等)、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等)、大庆市(红岗区、大同区)。 第二积温带 活动积温 :2500-2700℃ 主要区域 :牡丹江市(海林市、宁安市)、齐齐哈尔市北部、大庆南部

健康知识 2025-04-07

2025年伏天多少天

30天 2025年三伏天总共有 30天 ,具体安排如下: 初伏 时间 :2025年7月20日(星期日)至2025年7月29日 天数 :10天 说明 :初伏固定为10天,由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开始计算。 中伏 时间 :2025年7月30日(星期二)至2025年8月8日 天数 :10天 说明 :中伏天数根据夏至与立秋之间的庚日数量确定,2025年中伏为标准10天。 末伏 时间

健康知识 2025-04-07

二月二龙抬头不能吃面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是否可以吃面条的习俗,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北方地区传统禁忌 忌吃面条 北方部分地区(如北京、河南)有“二月二吃面惹龙王”的说法,认为面条细长如龙须,食用会触怒龙王,导致涝灾。此习俗源于对龙文化的敬畏,认为需通过饮食祈求风调雨顺。 相关禁忌 包括忌吃米饭(粥)、纺花(怕触龙毛)、洗衣(伤龙皮)等,清晨避免外出(怕“踢囤尖”)。 二、南方地区习俗 可吃面条

健康知识 2025-04-07

二月二龙抬头不能吃面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是否可以吃面条的习俗,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北方地区传统禁忌 忌吃面条 北方部分地区(如北京、河南)有“二月二吃面惹龙王”的说法,认为面条细长如龙须,食用会触怒龙王,导致涝灾。此习俗源于对龙文化的敬畏,认为需通过饮食祈求风调雨顺。 相关禁忌 包括忌吃米饭(粥)、纺花(怕触龙毛)、洗衣(伤龙皮)等,清晨避免外出(怕“踢囤尖”)。 二、南方地区习俗 可吃面条

健康知识 2025-04-07

2月2龙抬头吃什么最好

关于2月2日龙抬头的传统美食,综合各地习俗和权威信息,以下为推荐食物及寓意解析: 一、核心传统食物 猪头肉 寓意 :象征“龙头”,代表“鸿运当头”“富贵临门”。 做法 :可卤制后食用,或卷煎饼、凉拌,肥而不腻。 春饼(咬龙鳞) 寓意 :春饼的韧性象征“五谷丰登”“衣食无忧”,卷入蔬菜食用更显吉祥。 做法 :可卷酱肉、炒菜或素馅,搭配葱丝、香油食用。 龙须面(扶龙须) 寓意

健康知识 2025-04-07

3月几号打瞌睡 春困秋乏2025

春困秋乏是人们在季节交替时常常会遇到的一种生理现象,尤其在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人们更容易感到疲乏和嗜睡。以下是关于春困秋乏的详细解释及应对策略: 春困的原因 气温变化 :春季气温回升,人体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温度,这个过程可能导致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出现疲倦感。 日照时间变化 :春季白昼变长,阳光充足,可能影响褪黑素分泌,使人更容易感到困倦。 空气湿度和压力 :春季空气湿度上升

健康知识 2025-04-07

春困秋乏夏打盹是古人说的吗

“春困秋乏夏打盹”是古人总结的季节性生理现象,其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核心含义 春困 :春季因气温回升、新陈代谢加快、血液流向皮肤和肌肉导致大脑供血相对不足而产生的困倦感。 秋乏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进入修复期,能量消耗较大,易感到疲乏。 夏打盹 :夏季高温、出汗多导致电解质流失(如钾元素),加之睡眠质量下降,引发困倦。 二、出处与争议 民间谚语属性 :该说法被明确界定为民间谚语

健康知识 2025-04-07

春困夏乏秋盹冬眠是什么意思

“春困夏乏秋盹冬眠”的读音是: 春困(chūn kùn) 夏乏(xià fá) 秋盹(qiū dān) 冬眠(dōng mián) 这句话描述了人在不同季节容易感到的困倦现象,具体如下: 春困 指春天时因气温回暖、新陈代谢增加而导致的困倦。 夏乏 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大量排汗导致电解质紊乱,从而引起的疲乏。 秋盹 秋天由于人体能量消耗透支和夜间凉爽宜人的气候,导致的嗜睡现象。 冬眠

健康知识 2025-04-07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下一句

“春乏夏困秋盹冬眠”的下一句是**“睡不醒的冬三月”**。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人在不同季节的生理反应和睡眠需求。具体来说: 春乏 :春天时,由于天气转暖,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但大脑的氧气供应可能跟不上,导致困倦。 夏困 :夏天炎热,人体为了散热会减少排汗,导致水盐代谢失调,从而感到疲乏。 秋乏 :秋天天气转凉,人体进入一个周期性的修整阶段,消化功能恢复,但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 冬盹 :冬天寒冷

健康知识 2025-04-07

夏日炎炎正好眠的其余三句

以下是“夏日炎炎正好眠”的其余四句: 秋有蚊虫冬有雪,不如收拾待明年 。 秋有蚊虫冬又冷,要想读书等明年 。 等到秋来冬又到,不如留待下一年 。 秋高气爽正好耍,严冬难耐望来年 。 希望这些诗句能满足你的需求

健康知识 2025-04-07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下一句是什么

春困秋乏夏打盹的下一句是**“睡不醒的冬三月”**。这句话是一句民间谚语,用来描述人在不同季节的生理反应。具体来说: 春困 :春天时,由于气温逐渐转暖,人体会感到困倦。 秋乏 :秋天时,天气变凉,人体容易感到疲乏。 夏打盹 :夏天时,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容易感到困倦并打瞌睡。 睡不醒的冬三月 :冬天时,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容易赖床不起。 这句话反映了人体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出现的自然生理反应

健康知识 2025-04-07

春困秋乏夏盹冬眠四季如梦下联

下联可以是: 朝乾夕惕昼勤夜奋,终日图强 。 这个下联与上联“春困秋乏夏盹冬眠,四季如梦”在格式和行文上都非常匹配,且意义相关。上联描述了四季中人们因自然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困倦感,而下联则表达了人们在不同时间段应保持勤奋努力的精神状态。横批“舞梦成真”既与上联的“四季如梦”相呼应,又寓意着通过努力可以将梦想变为现实

健康知识 2025-04-07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