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的脉搏应该怎么摸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摸怀孕的脉搏需掌握正确方法,首先要选对时间和姿势,找准寸口脉位置,感受脉象特征,不过最终还需结合医学检查确认。 1. 选对时间和姿势:清晨安静时,孕妇正坐或平躺,手臂自然伸直,手掌向上平放,使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高度。 2. 找准寸口脉位置:医生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在孕妇手腕桡动脉搏动处,即寸口脉,从手腕向手肘方向依次为寸、关、尺三部。 3. 感受脉象特征:怀孕脉象通常表现为滑脉,即脉搏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但滑脉并非怀孕独有,也可见于痰湿、食积等情况。 4. 注意力度和时间:医生手指按压力度适中,以能清晰感知脉搏跳动为宜,每次诊脉时间不少于1分钟。 5. 结合医学检查:中医摸脉判断怀孕有一定主观性和局限性,需结合超声检查、血或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等医学检查来确诊。 摸怀孕脉搏有特定方法和要求,通过选时间姿势、找寸口脉、感受脉象等步骤可初步判断,但中医诊脉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必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来准确判断是否怀孕。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刚怀孕时小肚子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刚怀孕小肚子隐隐作痛,可能因子宫增大牵拉组织、激素变化、受精卵着床、先兆流产、宫外孕等,也可能是肠胃不适、泌尿系统感染所致。常见治疗方法有休息、调整饮食、补充孕激素、手术等。不同原因处理方式有别,如生理现象多休息,先兆流产需保胎,宫外孕多需手术。孕妇孕期要注意生活饮食,定期产检。

科普文章 2025-03-14

唐氏高风险应该怎么治疗

唐氏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患唐氏综合征,不能直接治疗,需进一步检查诊断,确诊后多建议终止妊娠。进一步检查手段有羊水穿刺、无创DNA检测等,前者准确性高但有流产风险,后者无创却有局限性。因唐氏综合征无有效治疗方法,患儿有智力、生长发育障碍等问题,确诊后常建议终止妊娠。孕妇及家属应和医生充分沟通,理性决策。

科普文章 2025-03-14

胎儿畸胎瘤形成应该怎么办

胎儿畸胎瘤形成后需多方面应对。先通过超声等检查进一步诊断评估,明确其位置、大小等及对胎儿的影响程度。根据情况决定妊娠走向,影响不大可继续妊娠并加强孕期监测,严重则适时终止。多数患儿出生后需手术治疗,切除时间和方式依情况而定。术后要长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总之,需依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保障胎儿及患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肾脏上方有肿瘤怎么办

肾脏上方发现肿瘤,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可通过超声、CT等检查,必要时穿刺活检。良性无症状且较小的肿瘤可定期复查;恶性或有症状、较大的良性肿瘤通常手术切除,部分术后还需化疗、靶向治疗。治疗期间要保证睡眠、避免劳累,多吃营养易消化食物。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及时诊断、合适治疗,配合生活调整和心态保持,利于身体恢复。

科普文章 2025-03-14

胎盘前壁肌层不清应该怎么办

胎盘前壁肌层不清时,需进一步检查、加强监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遵循医嘱治疗,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通过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明确病因;密切关注胎儿发育和自身症状;孕妇要保证睡眠、避免劳累、均衡饮食;若有明确病因要积极配合治疗;一旦腹痛加剧、阴道大量流血等,应立即就医。如此能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31周胎儿不动了怎么办

怀孕31周胎儿不动,孕妇先别慌。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引发不必要的身体反应。可尝试唤醒胎儿,如更换体位、适当进食甜食、轻柔抚摸腹部。若这些方法都无效,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超声查看胎儿结构、羊水等,用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心跳和宫内状态。总之,遇到此情况先自行尝试唤醒,无果则尽快就医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尿频、有大便感且胎动频繁怎么办

出现尿频、有大便感且胎动频繁,可先自行观察并记录胎动,若有异常及时就医。观察症状特点,偶尔轻微出现可能正常,强烈且持续不缓解或伴腹痛等则可能异常。症状严重或不改善应尽快就医排查疾病。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久站久坐,尝试左侧卧位。正常胎动每2小时不少于10次,胎动异常要告知医生,保障自身和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10周1天做NT检查发现胎儿没胎心怎么办

怀孕10周1天NT检查胎儿没胎心,不必惊慌,应先复查确诊。一次检查无胎心不一定是胎停育,可能受检查时间、仪器误差等影响,可1 - 2周后复查超声并结合血hCG变化诊断。若确诊胎停育,需及时终止妊娠。之后要做好身体调理,注意休息和营养;进行心理调适,缓解压力;还可做病因检查。如此为下次怀孕做好准备。

科普文章 2025-03-14

21号染色体1321情况应该怎么办

21号染色体出现1321情况可能是21 - 三体综合征。产前若怀疑异常,可通过羊水穿刺等进一步诊断,结合孕妇意愿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孩子确诊后,要尽早开展康复训练,针对伴随病症及时医疗干预。家庭需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环境。此外,患者及其家属可进行遗传咨询。重视该情况,采取多方面措施,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负担。

科普文章 2025-03-14

有胎芽没胎心应该如何治疗

有胎芽没胎心治疗依具体情况而定。孕周小时可观察等待1 - 2周复查,期间注意休息。确诊胚胎停育,妊娠小于49天可药物治疗,孕周较大或药流失败则用手术治疗。术后需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一个月内禁盆浴和性生活。此外,该情况对孕妇心理打击大,家人要给予支持。总之,治疗后做好护理与心理调节,保障孕妇身心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孕28周羊水见漂浮物怎么办

孕28周羊水见漂浮物不必慌张,应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后针对性处理。可通过超声、羊水穿刺等确定漂浮物是胎脂、胎粪或其他物质。若是胎脂,注意休息、定期产检;胎粪污染则监测胎儿状况,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感染所致需积极抗感染治疗。此外,孕妇要调节好心态,避免焦虑。积极应对、配合监测和治疗,才能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羊水出现弱回声密集漂浮物怎么办

羊水出现弱回声密集漂浮物,可能是胎脂等正常物质,也可能与胎儿窘迫、羊水感染等异常有关。可通过超声检查、羊水穿刺等明确原因。若为正常物质,可正常产检、观察胎动;怀疑胎儿窘迫要检查胎儿状况;怀疑羊水感染需排查并必要时用抗生素。严重缺氧或感染无法控制时可能需终止妊娠。出现该情况应及时就医,依情况处理保障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做完月子后脚后跟疼怎么办

产后足跟痛是常见情况,可通过多种方法改善。日常护理要多休息、选合适鞋子并补钙;物理治疗可热敷、按摩足跟;疼痛严重时遵医嘱用双氯芬酸钠等药物;身体允许时进行踮脚尖等足部康复锻炼;若疼痛不缓解或加重,需就医排查跟腱炎等疾病并针对性治疗。多数情况经上述方法可缓解,严重或久不改善应及时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初期消化不好应该怎么办

怀孕初期消化不好较为常见,可通过多方面改善。饮食上选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多吃蔬果;适当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轻度运动;调节情绪,保持舒畅,避免不良情绪;以轻柔动作顺时针按摩腹部;养成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这些方法安全有效,能促进胃肠蠕动、维持胃肠功能,帮助孕妇改善消化,保障孕期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腰酸应该怎么缓解

怀孕腰酸可通过多种方式缓解。调整姿势,如站坐卧保持正确姿态减轻腰部负担;适当运动,像散步、孕妇瑜伽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热敷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补充营养,保证钙摄入;选择合适卧具,如合适床垫和腰枕提供支撑。孕妇要科学应对,若腰酸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4

假怀孕症状多少天消失

假怀孕症状消失时间在几周至几个月不等,差异源于导致假怀孕的原因及个体心理状态。心理因素主导者,调整好心理状态,几周内症状或消失,因内分泌会渐恢复正常;内分泌失调严重影响激素水平时,症状消失可能需几个月。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期间要保持好心态,可在医生指导下调理,注意饮食、作息与运动。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初期内裤有血应该怎么办

怀孕初期内裤有血需重视。首先要冷静观察,留意血量、颜色及是否腹痛,少量淡红或褐色血可能问题小,大量鲜血或剧痛需立即就医。接着及时到妇产科检查,确定如先兆流产等出血原因。然后遵循医嘱治疗,如先兆流产可能需卧床。日常要做好护理,保持外阴清洁等。还要调整心态,避免不良情绪。总之,要多方面应对,为胎儿创造好环境。

科普文章 2025-03-14

孕晚期下体疼痛是怎么回事

孕晚期下体疼痛可能由胎儿入盆、耻骨联合分离、子宫增大压迫、假性宫缩、外阴静脉曲张等引起,也可能是阴道炎、尿道炎所致。治疗上,可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休息、局部热敷、用托腹带、适当运动、调整姿势等方法。孕妇孕晚期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劳累、保证睡眠、定期产检,疼痛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需立即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初期干呕恶心应该怎么办

怀孕初期干呕恶心是常见孕期反应,可通过多种方式缓解。饮食上选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生活中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活动;心理上保持舒畅,家人给予支持;还可按摩内关穴止吐。若症状严重影响进食和生活,要及时就医。总体而言,多数情况经上述方法可缓解,孕妇和家人应正确应对,保障孕期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孕期患阴道炎应该怎么办

孕期患阴道炎可从多方面应对。要及时就医,通过白带常规等检查明确类型,由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日常护理上,保持外阴清洁,选宽松棉质内裤,用清水清洗,治疗期禁性生活。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蔬果。严格遵医嘱用药,如霉菌性阴道炎可用制霉菌素栓。还要定期复查。经科学治疗与护理,通常能控制病情,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