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怀孕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通常想怀孕时的检查项目包括对男女双方身体状况的检查。男女双方都要进行基本身体检查,女性重点检查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男性重点检查精液质量等。还需排查传染病和遗传病等情况。 1. 基本身体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尿常规等,了解身体基本健康状况,任何一项异常都可能影响受孕或孕期健康。 2. 女性生殖系统检查:如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超声等,查看生殖器官是否有病变影响受孕。 3. 女性内分泌检查:检测激素水平,像雌激素、孕激素等,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受孕困难。 4. 男性精液检查:查看精子数量、活力、形态等,精子质量差会降低受孕几率。 5. 传染病检查: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避免母婴传播。 想怀孕进行相关检查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为顺利受孕和健康妊娠奠定基础。男女双方都应积极配合检查,以确保未来宝宝的健康。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宫颈口出血原因有哪些

宫颈口出血原因包括性生活不当、宫颈轻度炎症、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等,也可能是宫颈息肉等其他因素。治疗有局部压迫、激光、冷冻、微波、手术等。性生活不当致伤可局部压迫止血并禁性生活;宫颈炎症可用药物配合激光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可用冷冻或微波治疗;癌前病变以手术为主辅以药物;宫颈癌手术切除或放疗。女性要注意卫生、定期检查,出血应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4

胎盘下缘覆盖宫颈内口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胎盘下缘覆盖宫颈内口是胎盘位置异常,与子宫内膜损伤、胎盘面积大有关。如多次刮宫致内膜受损、多胎妊娠使胎盘面积大。会有孕期出血、贫血、早产、胎盘早剥风险。孕早期发现可观察,因子宫增大胎盘可能上移。孕妇要多休息、禁性生活、避免增加腹压动作。出血多或近足月未改善可能剖宫产,医生会综合判断制定方案保障母婴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2-14

妇科有异味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妇科有异味与多种因素有关。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外阴污垢堆积细菌滋生会有异味,需改善习惯;阴道菌群失调,有害菌繁殖产生异味,要避免过度清洁等;轻度阴道炎因病原体感染有异味,按类型用药;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因炎症刺激分泌物有异味,采用不同治疗。还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女性要注意预防。

科普文章 2025-02-14

妇科异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妇科异味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个人卫生差、出汗多、内裤不透气、阴道炎症、宫颈病变等,也可能是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生殖道恶性肿瘤等。治疗有保持外阴清洁、换内裤、穿透气裤、使用清洗剂、就医针对性治疗等。不同原因治疗各有不同,发现异味应就医,避免自行用药,还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2-14

胎心监护检查包括什么

胎心监护检查用于监测胎儿心跳与宫缩情况,含设备使用、胎儿心率、胎动、宫缩监测等方面。检查设备为胎心监护仪,探头置于孕妇腹部监测胎心与宫缩。胎儿心率正常为110 - 160次/分钟,要观察是否正常及心率变异。胎动是胎儿健康重要指标,孕妇可标记胎动,医生据此判断。孕晚期宫缩监测可判断临产情况等。它是孕期监测胎儿健康的重要手段。

科普文章 2025-02-14

胎心监护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胎心监护检查评估胎儿健康状况,含胎儿心率、胎动、宫缩监测等方面。胎儿心率监测是核心,正常为110 - 160次/分钟,要观察是否正常及变异情况。胎动监测中胎动是胎儿健康重要标志,胎动时正常有心率加速。孕晚期宫缩监测可了解宫缩情况及与胎儿心率关系。总之,胎心监护是孕期监测胎儿健康的重要手段,能发现问题保障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14

如何通过性激素六项判断绝经

性激素六项中FSH和E2数值变化对判断绝经意义重大且需结合年龄等综合判断。FSH持续大于40IU/L且伴月经紊乱、经量减少可能是绝经,因绝经前卵巢功能衰退致其升高;E2低于正常范围也是绝经参考指标,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使其降低。45 - 55岁女性出现激素变化更可能是绝经,年轻女性可能是其他疾病。还可结合AMH等指标判断,潮热等症状也可能与绝经有关。

科普文章 2025-02-14

怀孕初期做哪种彩超好

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怀孕初期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可选。经腹部超声安全无创,可看子宫及附件整体情况,但早期可能因膀胱未充盈影响观察;经阴道超声更清晰、能早发现孕囊等,但有侵入性。怀孕周数小经阴道超声可能更好,周数稍大经腹部超声可满足需求。孕妇个体情况也影响选择,最终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

科普文章 2025-02-14

阴道内壁有小疙瘩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阴道内壁有小疙瘩原因多样,如阴道分泌物刺激、局部卫生不良、过敏、尖锐湿疣、阴道息肉等,也可能是生殖器疱疹、梅毒、阴道囊肿等。治疗方法包括保持清洁、避免搔抓、换棉质内裤、用外用洗剂、手术切除等。不同病因治疗不同,如分泌物刺激要清洁减少刺激,过敏要避过敏原等,情况复杂应就医遵医嘱,日常要注意性卫生等。

科普文章 2025-02-14

喝益母草颗粒和补血药后发现怀孕了怎么办

补血药为统称。喝益母草颗粒和补血药后发现怀孕,应停服并就医检查胚胎发育情况。益母草有活血调经作用,孕期服用可能增流产风险,发现怀孕停服后要观察症状。不同补血药成分不同,如硫酸亚铁,服用量少且无不适不一定严重影响胎儿。怀孕时间不同影响也不同,刚怀孕可能未受影响。就医要做超声等检查,不要惊慌,医生会根据情况给出建议。

科普文章 2025-02-14

怀孕第一周会有哪些反应

怀孕第一周从末次月经第一天起算。多数孕妇此时无明显反应,部分孕妇有轻微反应。反应有月经停止、轻微腹痛、乳房胀痛、疲倦感、情绪波动等。月经停止是明显信号,腹痛与受精卵着床有关,乳房胀痛源于激素刺激,疲倦感因身体适应激素变化,情绪波动受激素影响。不过反应因人而异且可能由其他因素导致,怀疑怀孕可用验孕棒或就医检查。

科普文章 2025-02-14

月经刚走能否同房

月经刚走不建议马上同房,这与女性生理状态相关。若仍有少量经血残留,宫颈口未全闭合、子宫内膜修复中,同房易致细菌感染引发妇科疾病、再次出血;若无经血残留,阴道环境未完全恢复正常,自净能力弱,同房会增加感染风险、刺激子宫收缩致腹部不适。若有同房需求需做好清洁、避免用力过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4

月经刚走能否进行阴道操作

月经刚走不建议马上阴道操作,分多种情况。子宫内膜未完全修复时操作易致细菌入侵引发炎症;阴道有残留血液会影响操作准确性,像干扰阴道镜检查结果;个体差异如月经周期短很快进入排卵期等也影响阴道操作情况。特殊情况必须操作时,要保证阴道清洁、遵循无菌原则,且关注有无异常症状以便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4

怀孕补充维生素哪种效果好

维生素包含多种类型,孕期多种维生素共同补充对孕妇和胎儿较好,叶酸、钙、铁等营养素补充也关键。叶酸对胎儿神经管发育重要,怀孕前3月开始补充可预防神经管畸形;维生素D助钙吸收利于胎儿骨骼发育;维生素B12对胎儿神经系统和红细胞形成有意义;维生素C增强孕妇免疫力、助胎儿组织发育;钙对胎儿骨骼牙齿发育至关重要。饮食均衡基础上必要时遵医嘱用补充剂。

科普文章 2025-02-14

怀孕补充维生素哪个效果好

孕期补充维生素是满足孕妇与胎儿发育需求,不存在哪种效果最好,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叶酸对胎儿神经管发育重要,备孕开始补充。维生素D利于钙吸收和胎儿骨骼发育。维生素C增强孕妇免疫力、促进铁吸收。维生素B族参与代谢,缺乏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补充剂使用要谨慎,应根据个体营养、饮食等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科普文章 2025-02-14

吃避孕药流血了是否意味着避孕成功

吃避孕药后流血不一定代表避孕成功。短效避孕药服用时的少量出血可能是激素波动的突破性出血,与避孕成功无必然联系,且服药不当会避孕失败。紧急避孕药的撤退性出血也不表明避孕成功,服药前已排卵或服药后无保护性行为仍可能怀孕。有不出血但避孕成功和出血却避孕失败的情况,月经推迟要检测是否怀孕。

科普文章 2025-02-14

吃避孕药后流血避孕是否成功

吃避孕药后流血不能表明避孕成功。短效避孕药规律服用时的撤退性出血是激素影响内膜变化所致,与避孕成功无必然联系,漏服等因素可致避孕失败。紧急避孕药的撤退性出血也不意味着避孕成功,其有效率非100%,个体差异下有出血也可能怀孕。吃避孕药后都要关注月经,月经推迟超正常周期可能怀孕需检测。

科普文章 2025-02-14

吃避孕药后流血是否意味着避孕成功

吃避孕药后流血不一定代表避孕成功。短效避孕药按周期服用期间的撤退性出血可能是正常药物反应,受其他药物干扰或个体差异影响仍有避孕失败可能;紧急避孕药服用后的出血也可能是激素波动的撤退性出血,因服药时间等因素其避孕并非百分百成功。总之,避孕药避孕受多种因素影响,流血后月经推迟要验孕确认是否怀孕。

科普文章 2025-02-14

怀孕12周需要做哪些检查

怀孕12周左右需多项重要检查,含胎儿发育与孕妇身体状况评估等,有血液、超声等检查项目。超声检查可看胎儿结构、测头臀长、查心跳等确定孕周。血液检查涵盖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等。传染病检查包含乙肝等项目。尿常规检查泌尿系统与代谢。心电图检查心脏功能。这些检查对孕妇和胎儿健康意义重大,可及时发现问题。

科普文章 2025-02-14

孕早期白带发黄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孕早期白带发黄可能由饮水过少、个人卫生习惯不佳、阴道炎症、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等引起。饮水过少可增加饮水及多吃含水量丰富水果;个人卫生不佳要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阴道炎症、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需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或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混乱性生活,保持好心情。

科普文章 2025-02-14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