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手臂血管损伤后若立刻肿胀,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以上,用干净敷料按压止血,同时冰敷肿胀处(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尽快就医检查是否存在血管破裂或神经损伤,延误处理可能加重组织缺血或引发筋膜室综合征。
为何血管损伤会导致肿胀?
- 内出血:血管壁撕裂后血液渗入周围组织,形成血肿。
- 炎症反应:损伤触发体液渗出,增加局部压力。
- 淋巴回流受阻:肿胀压迫淋巴管,进一步加剧积液。
紧急处理步骤
- 制动与抬高:减少血液流动,降低静脉压力。
- 压迫止血:用无菌纱布持续按压10分钟以上,避免反复查看。
- 冷敷:每20分钟间歇冰敷,防止冻伤。
- 观察体征:警惕苍白、麻木或脉搏消失,提示严重循环障碍。
| 家庭处理误区 vs 正确做法 |
|-------------------------------|--------------------------------|
| 热敷消肿 | 冰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 |
| 揉搓患处 | 保持静止,避免二次损伤 |
| 自行服用抗凝药 | 遵医嘱用药,防止出血风险 |
何时必须就医?
- 肿胀持续加重,伴剧烈疼痛或皮肤发紫。
- 出现感觉异常(如针刺感、无力),可能合并神经损伤。
- 伤肢远端温度降低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
核心建议:血管损伤后48小时内为黄金处理期,即使肿胀轻微也建议排查深层组织损伤。
及时干预能最大限度避免血栓形成或肌肉坏死。康复阶段需逐步恢复活动,并监测患肢血液循环,必要时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血管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