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去露龈笑效果不满意时,可通过二次手术调整、联合治疗(如肉毒杆菌注射或正颌手术)或非手术方式(如唇肌训练)进行补救,具体需结合病因及首次手术方案评估。
常见补救方案
-
二次美学冠延长术
- 若首次骨切除量不足导致牙龈反弹(尤其厚生物型牙龈患者),需通过翻瓣手术重新测量牙槽嵴顶(BC)与釉牙骨质界(CEJ)距离,精确切除多余骨组织,确保牙龈边缘稳定。
- 风险提示:过度骨切除可能引发牙龈退缩,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
肉毒杆菌素注射
- 适用于上唇提肌过度活跃的病例,通过放松肌肉减少牙龈暴露量,效果维持3-6个月。
- 核心建议:需定期补打,适合作为过渡性治疗。
-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 若露龈笑由上颌垂直向过度生长引起,需联合正颌手术调整颌骨位置,并配合正畸矫正牙齿排列。
-
唇重新定位术
- 通过切除部分唇系带及黏膜组织,延长上唇覆盖牙龈,但禁用于附着龈不足或严重骨性畸形患者。
不同补救方式对比
方法 | 适用情况 | 效果持久性 | 风险 |
---|---|---|---|
二次冠延长术 | 牙龈反弹、骨切除不足 | 长期 | 牙龈退缩、不对称 |
肉毒杆菌注射 | 肌肉活动过度 | 3-6个月 | 短暂性、需重复治疗 |
正颌手术 | 骨性上颌前突 | 永久 | 手术创伤、恢复期长 |
注意事项
- 术前评估:需明确首次手术失败原因,通过穿龈探测(TP)或3D影像精准规划。
- 术后护理:严格口腔清洁,避免感染导致疤痕增生。
选择补救方案时,应结合个体解剖特征与预期效果,优先考虑创伤小、可逆性高的方式。若对美学要求较高,建议咨询多学科团队(如牙周科、正颌外科)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