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分为子宫颈、子宫峡部、子宫体和子宫底:
1、子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子宫颈主要连接阴道,具有碱性粘液栓使宫颈呈碱性环境,可以避免细菌进入宫颈。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2、子宫峡部:主要为子宫颈和子宫体较为狭窄的部位,女性在未孕时较为狭窄,而妊娠时会逐渐变宽,成为部分产道。
3、子宫体:子宫体内部较宽,可以孕育胎儿和产生月经。子宫体分为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以及子宫浆膜层,子宫内膜层又分为功能层、基底层和致密层,功能层在月经周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增殖期、月经期和分泌期,在激素作用下,可以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而形成月经。
4、子宫底:位于子宫体上方,可以在女性妊娠时通过测量宫底位置判断妊娠周数。
1、推广HPV预防性疫苗接种(一级预防),通过阻断HPV感染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
2、普及、规范子宫颈癌筛查,早期发现SIL(二级预防);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阻断子宫浸润癌的发生(三级预防);
3、开展预防子宫颈癌知识宣教,提高预防性疫苗注射率和筛查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